视频推荐
- 9660次播放
- 9575次播放
- 9338次播放
- 8976次播放
- 8738次播放
- 8314次播放
- 8273次播放
- 8031次播放
- 7966次播放
- 7858次播放
- 7818次播放
- 7695次播放
- 7375次播放
- 6994次播放
- 6972次播放
- 6794次播放
- 6720次播放
- 6669次播放
- 6494次播放
- 6401次播放
捏捏大爆炸金晨 捏捏大爆炸中文字幕在线 - (更新至第9集)
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爆炸是物理变化,是指能量突破空间限制,迅速转化释放,发出巨大声音,伴随有周围物质的运动。
化学变化:撞击硝酸铵爆炸,强光照射氢气氯气混合气体爆炸,钠和硫研磨爆炸 ,氢气不纯点燃爆炸。
物理变化: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原子弹爆炸。
爆炸由于液体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气体或者物体中的气体被强烈压缩或急剧膨胀而发生的爆炸。这类爆炸仅仅是物理变化,因为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例如:
打火机被摔爆:仅仅是里面的液化气迅速气化导致气体急剧膨胀而产生爆炸而已,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气球被捏爆:只是气球破了、气体跑出而已,也没有新物质生成。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空间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
所以一旦失控,发生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爆炸发生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压气体或在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突变是爆炸的最重要特征,这种压力差的急剧变化是产生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
扩展资料:
爆炸是某一物质系统在发生迅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时,系统本身的能量借助于气体的急剧膨胀而转化为对周围介质做机械功,通常同时伴随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效应。
空气和可燃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爆炸、空气和煤屑或面粉的混合物爆炸等,都由化学反应引起,而且都是氧化反应。但爆炸并不都与氧气有关。如氯气与氢气混合气体的爆炸,且爆炸并不都是化学反应,如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则是物理变化。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都会发生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过热的水迅速蒸发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压力不断提高,当压力超过锅炉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又如,氧气钢瓶受热升温,引起气体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爆炸。
发生物理性爆炸时,气体或蒸汽等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害。上述这些物理性爆炸是蒸汽和气体膨胀力作用的瞬时表现,它们的破坏性取决于蒸汽或气体的压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爆炸
宇宙真是大爆炸形成的吗?
代物理宇宙学一般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即约137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状态膨胀而来。
10-43秒: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10-35秒:宇宙由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构成,强相互作用、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开。
10-5秒:电子形成,宇宙主要包括光子、电子和中微子,温度约1000亿度。
10秒: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氦等原子核,温度30亿度。
35分钟:形成原子核的过程(核合成,nucleosynthesis)停止,温度3亿度。
30万年: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为原子。物质和辐射脱耦,大爆炸辐射的残余成为今天的3K微波背景辐射。
4亿年:第一批恒星形成。
20亿年:星系形成。
50亿年:太阳系形成。
目前宇宙还在继续膨胀之中,这在观测上为哈勃定律所概括。
宇宙的大小
已知宇宙或可观察宇宙一词可以用来表示我们所看得见或可观察的部分宇宙。有些相信人类无法观察到整个连续统的的宇宙,他们可能会使用我们的宇宙一词来表示人类所能知道的那一部分宇宙,据估计只占整个宇宙的5%。
目前关于宇宙有否无限的问题还有争议。然而已知宇宙必须是有限的。由于相对论限定了光速为宇宙中信息交流的最高速度,今天已知宇宙的大小限于137亿光年。这一部分据估计包含7x1022颗恒星,1011个星系。这些星系又组成星系群、星系群组成超星系团、及超超星系团和长城等宇宙大尺度构造。例如人类居住的地球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群室女座超星系团。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Abell 1835 IR1916距地球1.3x1010光年。
科普和科学书刊上的“宇宙”,大多数都指上述的“已知宇宙”
宇宙的形状
宇宙的形状是宇宙学是的一个未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说就是,哪一个三位形状才能最好地代表宇宙的空间结构?
首先,宇宙到底是不是“平坦空间”,即大范围内遵守欧氏几何的空间还未知。目前,大部分宇宙学家认为已知宇宙除了大质量天体造成的局部时空褶皱,是基本平坦的--就像湖面是基本平坦但局部有水波一样。最近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结果也肯定了这一认识。
其次, 宇宙是否是多重连接的尚未知。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没有空间边界的,然而其空间大小可能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的概念类推:一个球面没有边界,但是它的面积是有限的(4πR2)。它是一个在三维空间有固定曲率的二维表面。数学家黎曼发现了四维空间中一个与此类似的三维球形“表面”,其总体积为有限的(2π2R3)但三个方向都朝第四个维度弯曲。他还发现了一个“椭圆空间”和“圆柱形空间”,后者的圆柱形两头互相连接但没有弯曲圆柱本身--这一现象在普通的三维空间是不可想象的。类似的数学例子还有很多。 如果宇宙真是有限但无边界的话,人沿着宇宙中一条任意方向的“直线”走下去,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其路线长度可认为是宇宙的“直径”(这个直径是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所无法想象的,因为它一定要比我们所见的宇宙部分大得多。)。
宇宙有可能具有多重连接的拓扑学结构。如果这些结构足够小的话,人类,就如同在挂了多面镜子的房间里,可能在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天体的多个影像。而实际的天体数量就会比观测所见少。从这个角度讲,星体和星系应该称作“所观的影像”才合适。这个可能至今没有被彻底否定,但最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结果认为是很不可能的。
宇宙的命运
取决于物质和能量的密度,宇宙的最终命运可能是无限膨胀,渐缓膨胀趋于稳定,或者是与大爆炸相对的一个“大坍缩”(big crunch)。目前的证据显示物质能量的密度不足以导致坍缩,而且宇宙的膨胀还正在加速。
若用天文望远镜把数百亿光年以外数十个超新星爆炸所发出的光收集,再由它们的距离算出宇宙由诞生到现在的膨胀速度,将会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只有加快而没有减慢。
将来宇宙只会越来越大,但理论上质量和引力成正比,宇宙中有很多高质量的物质,所以引力应会和扩大的力互相抵销。不少著名学者都相信,宇宙最终将因能量消耗而停止膨胀,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不断内爆,继而摧毁其中的一切。
但是,美国太空总署利用2002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发现太空分布着许多“热点”,证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这些“热点”的存在表现,唯一能够令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确实存在,而且使宇宙加速膨胀到万有引力无法抗衡的地步,结果宇宙将会无限地扩大。
根据太空总署的推论,宇宙被“暗能量”推动不断加速,同时也加速了能量的消耗。当能量用尽之时,宇宙中将会布满黑洞。黑洞经过数万亿年的能量累积,有一朝突然爆炸,最后存在的就只有暗能了。
多重宇宙
有一些假说认为宇宙是多重的,存在一个更高层级的多重宇宙 (Multiverse),我们的宇宙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例如,在我们的宇宙中掉入黑洞的物质可能会成为成为另一个宇宙起始的大霹雳。然而,这些想法都还是不成熟的,只是一种猜测还不能被视为是一种假说。目前在平行宇宙的观念中,只有弦论占有理论上的地位。
本文链接:http://www.wckj.com.cn/videos/100/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